close

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

「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
戴著拳擊手套的雨滴
成千上萬地
降落
捶打著我的房間
在鐵皮屋頂的下面
我的房間
哭了
我的床濕了
還有我的那些稿子

機靈的雨
有時從我房間的背後抄襲
不可信賴的牆壁抬起
允許一股細流
從牆根湧入

坐在我島國的床上
觀看著我的國家被淹沒
包括為了自由而寫的紙條
對監獄日子的回憶
來自學院朋友們的書信
麵包的碎屑
蓬勃地鼓漲著浮在表層的速食麵
像是所有忘卻的記憶
突然復原了

受盡折磨的三個月
針葉松在雨中的季節
喜馬拉雅被洗得純淨
落日閃亮

直到雨鎮靜下來
停止捶打我的房間
我才去安慰
我的那個
自英國殖民時期
就履行義務的鐵皮房頂
房頂之下
從那時起
就成了許多無家人的
避難所

現在除了被鵝、鼠、蜥蜴和蜘蛛
占領以外
還有一部份被我租下了
一個租來的家
簡陋的生存

我的喀什米爾女房東
八十歲了,無法歸依故鄉
我們常常爭論
喀什米爾與西藏
哪個更美

每一個黃昏
回到我租來的房間
我都在想,我不能就這樣死去
必須有一個出路
我不能像我的房間一樣
哭泣
我已經哭得太多了
在監獄裏
還有一個又一個短暫的絕望

這裏必須有一個出路
我不能哭
我的房間已經太濕了」

特別節目中沒能完整引用的丹真宗智〈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在這裡寫出來。
部落格:http://www.tenzintsundue.com/poems/when-it-rains-in-dharamshala/
來達蘭薩拉之前,我才開始惡補西藏議題,便借了丹增宗智的詩集《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撰寫特別報導的夜晚亦下著雨,我方才想起這首詩。

Voice of Tibet簡稱VOT,中文稱為西藏之聲,是登記在挪威、由許多非營利組織贊助,並駐點在印度流亡社區達蘭薩拉的廣播電台,每日的廣播皆有文字新聞可以參考,而重大新聞則又增加視頻。西藏之聲有藏文部與中文部,並非是藏中或中藏新聞互譯,兩組皆有記者,針對不同的閱聽眾編寫不同的新聞。藏文新聞一天30分鐘,服務所有中國境內外的藏人,中文新聞則是15分鐘,主要針對中國境內的知識份子,希望可以正確的了解西藏議題;因此中文新聞是以簡體字呈現,也是使用中國式的語彙。共45分鐘的廣播每天都會透過廣播發到中國境內,儘管經常被攔截。西藏之聲的新聞大致可以分成四個主題,分別是達賴喇嘛尊者在世界各地的活動、藏人行政中央及其駐外的行動、國際相關組織的動態、西藏境內的狀態。
網站:http://vot.org/cn/
臉書:https://goo.gl/FnNOof
也有APP喔!Androidios都有,搜尋 ”Voice of Tibet”

我從小就想當記者(我知道我身邊的人已經聽過一萬遍了),有了在意識報兩年的經驗,也在公視拍過公民影音新聞,本來打算在今年暑假申請天下雜誌實習,不過最後沒有成功。我那時候很難過,剛好看到小飛和芃萱貼連結,決定換條路走,所以報名SFT達蘭薩拉參訪團。緣份如此,在這邊竟也找到媒體實習的機會,雖然僅有短短五天。

我們的位置被安排在音控室,空間雖小,稍加擺設也感溫馨。盛傳西藏之聲很嚴肅,但如果真要說嚴肅,最嚴肅的當屬端雲,否則其他同事都很和善。尤其中文組的次仁、潘多和洛桑不時會來餵食我們,和我們聊天;中午用餐時間藏文組的同事會用英文和我們聊天(他們曾經詢問是不是真的和馬英九握手就會很衰XD)。在其他團員在初到自己的實習單位時多半有些尷尬或不知和同事們聊些什麼,但因為空間的關係──音控室,每位記者每天都要來錄音,很難不說上幾句話,所以待在錄音室的我們其實很少感受到傳說中嚴肅的西藏之聲,而能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左起次仁、台灣趴呢育圻、洛桑、潘多、端雲  

第一天實習時,有人進入錄音室時我便托腮等待,聽他念完,縱然藏文於我如小鹿聽雷,但我仍因為親眼見到錄廣播的過程而興奮。往後的下午,我們看著記者們一一進入錄音室錄音,他們有人大方,即使念錯仍保持微笑、有人好學,請我們校正發音、有人害羞,叫我們出去喝杯茶等錄完再進來,我們還見證藏文組的大男孩記者第一次主持。

   

雖然在台灣有些製作新聞的經驗,不過在達蘭薩拉還是有許多新的感受與體驗。小時(也是兩年前的事了)在公視拍公民新聞,一週僅需交出一則新聞;而意識報的發刊頻率是12個月,所以我完全沒有經歷過每天都要寫新聞的緊張狀態。西藏之聲每天都有廣播,每位記者在印度時間早上9:00上班(如果遲到編輯就會皺眉頭喔XD),先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尋找24小時之內國內外任何與西藏或達賴喇嘛相關的新聞,10:00開完編輯會議之後,開始蒐集資料、採訪,在午飯前就得完成部分新聞,利用午飯後的時間做最後修正(約在15:00完成),給編輯修改之後錄製、剪輯,必須趕在印度時間17:20前傳到挪威,以在北京時間的晚間八點播出。

正因為每天都有任務,所以西藏之聲的工作節奏很快,也較為嚴謹。我們三不五時去和中文部編輯端雲討論時,一走進辦公室,看見大家總是認真地處理自己的新聞,沒有任何閒談。在達蘭薩拉的藏人每天都有喝茶的習慣,我聽其他單位實習的團員說,他們在喝茶時間都是認真再喝茶;西藏之聲每天兩次的喝茶時間分別早上11點和下午34點,都是從小廚娘的托盤上接過茶就繼續往電腦裡鑽,絲毫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這樣算來,每天的休息時間僅剩下午餐時間的一小時,這裡的午餐時間是13:00-14:00,我們有個御用的小廚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清理辦公室、準備茶點和午餐,所以大家不用花時間到外面吃。儘管中午休息時間有1小時,但大家都只花半個小時(甚至更快)吃飯之後就迅速回到工作崗位。      

 

有人說,嚴肅的辦公室氣氛來自於有個對員工、對自己要求嚴格的編輯,但我想,除此之外,也因為西藏之聲做為每日都要生產新聞的媒體。比起我在台灣寫過的新聞,在這裡寫的新聞,除了特別節目之外都不長,不超過1000字,如果純粹打字絕對很快,無奈寫新聞並不如此。10:00編輯告知當天的新聞主題,開始找相關資料,必須花不到半天的時間完成,雖然是和趴呢合寫,或省時,但也需要磨合。不過,對我來說,最為挑戰的是快速找到有用的資料、擷取我要的東西、組織並羅列出報導的架構,並決定採訪對象;這一連串過程,意識報可以給我一週的時間去做,但在西藏之聲,我幾乎只有一小時來做,拖不過兩小時。

經常,寫稿的時候,我的思緒還很混亂,寫寫停停,但又深怕停了太久造成遲交;這裡是容不得拖稿的,否則會影響編輯校稿、錄製等後續工作。以往在意識報寫稿,總編設定的交稿日後三天才是我心中的最終交稿日,但在這裡完全沒有這種緩衝時間。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情時,我想起我大一寫社科院特刊拖稿時,安姐告誡我以後如果真的當記者,拖稿簡直是大忌,而我在西藏之聲深深體會。

我對文字極為注重,交稿之後往往會等個兩三天再重看一次,進行修改,我總覺得把文章放一下,頭腦比較清明。在西藏之聲同樣沒這個時間,焦躁地寫完就想趕快交稿,偏偏晚上回去旅館自己聽播出、重讀文章時發現好多蟲;對初出茅廬的我來說,一開始下筆就未必好好三思,寫完也沒有太多後悔的時間,錄完的音檔已經上傳不能重錄,文字的部分又因為隔天的工作沒有太多氣力修改。

五天的時間裡,扣除特別節目,我和趴呢在西藏之聲寫了兩則新聞。第一則有關台灣移民法規的修改行動,與編輯討論之後,原先是要採訪台灣達賴喇嘛基金會的會長,同時也是藏人行政中央的駐台代表,達瓦才仁,但因為他對於此次行動不甚了解,又輾轉連絡在台藏人福利協會會長札西慈仁。跨海的採訪是以電話的方式,對我來說是第一次,而且頗為艱辛。在台灣的時候,我盡量以當面訪問為主,我認為這樣較能傳達、確認受訪者的原意,其次是透過電子郵件,雖然信件一來一往的時間成本較高,不過也能獲得所需的資訊。這兩種方法之外,我從來沒嘗試過電訪。當天的電訪,我們總共問了三個問題,不曉得是否是因為透過電話的關係,受訪者難以聽清楚我們的問題(他的背景聲很吵,幾次叫我們重複問題),還是我們問的問題他難以回答,他幾乎沒有命中的問題。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問完三個問題就匆匆將電話交給藏文組的帥帥同事汪達(竟然沒他的照片,可惡)。若是當面訪問,我定是繼續追問,不輕易放過的。最後這則新聞搭配台權會的新聞稿和透過訪問而得到的少數資訊完成。

報導〈在台藏人呼吁修改移民法盼拥有居留权〉:http://goo.gl/kIHFVf
(當天苦勞網的新聞及芃萱之前寫在公庫的投書可搭配服用
苦勞網:http://goo.gl/7PemOq
芃萱@公庫:http://goo.gl/TGHEcP

第二則新聞較為簡單,是有關海外華人連署反對北京申辦2022冬季奧運會。在這則新聞之前幾天,其它同事已經陸續寫過不同身分人士、國際團體等的反對或聲明,這則新聞主要是參考當天早上Boxun(博訊)的新聞、聲明稿並總結前幾天的相關新聞寫成。
報導〈境内外华人联署反对北京申办冬奥会〉:http://goo.gl/YzpH8k
731日奧委會公布北京確認申辦2022冬奧會之後,國際各大媒體有許多相關的討論,大家可以自行估狗,我就不一一貼上。

雖然只寫了兩則新聞,也能一瞥西藏之聲的困境。以內部來說,正因為中國對廣播多有干擾,因此文字新聞也同樣重要,然而,廣播的內容和文字內容其實差不多,不可能專為網路的文字新聞寫更長、更多的文章,因為一天的時間只夠處理完廣播的部分;甚至我發現我們在校稿時提出的建議,有時是因為沒能來得及處理而將就之後的結果。結構上,中文新聞既然以中國人為目標閱聽眾,在採訪上也盡量是找能以中文回答的受訪者,但這樣的受訪者在達蘭薩拉很少,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亦然,藏人行政中央和人民議會中會講中文的人幾乎都已成為御用受訪者。雖然這些受訪者學識淵博,什麼話題都能談上一些,但如果有更多受訪者想必能增加新聞的廣度與深度。國際新聞的部分更是艱難,國際組織除非與藏人相關,否則以我們寫的冬奧新聞來說,很難立即找到受訪者,就是參考網路上的資料,並憑藉記者的專業新聞判斷,從既有的資料中寫出西藏之聲做為一個為無聲者發聲的媒體的新意。 

IMG_0419  

西藏之聲比起其他編寫、播報藏人相關新聞的媒體,批判中國的立場尤為明顯,但卻對「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的差異毫不馬虎,這一點我在曾被抓到蟲之後發現,同時非常欣賞編輯嚴謹的寫作態度。對外,在報導上除了批判中國,西藏之聲也站在申援藏人權利、讓藏人發聲的立場,例如在第一則報導中,選擇採訪札西慈仁而非其他組織的代表,並在報導中強調「到場參加」;我原文並不這麼寫,是端雲校稿後改的。對內,辦公室也致力於保存藏人傳統語言與文化,女生不管是不是拉嘎日(中國境內藏人發起的活動,在每週的星期三要著藏服、講藏語,後來在境外的藏人也一同參與),都必須穿傳統藏服上班,而辦公室雖然有一群中文記者,但皆是用藏文溝通。前幾日,潘多在臉書上留言說我們的預錄節目將在624日播出,我還糾正是88日,她說她是藏曆記日。

DSC_0165─修(小) - 複製   

實習期間,我們除了寫新聞之外,也幫忙校稿。第一天,我們就從一疊稿件中挑出許多可修改或討論之處,不知端雲是驚是喜,也認真和我們討論到六點半。我猜想他的心情啊,做在編輯的位置,總是他修改別人,少被別人修改,沒想到兩個二十歲的實習生在頭一天就將整篇1000字的報導圈得紅紅綠綠。我了解這種感覺,我在意識報遇到的編輯和總編大概深知我固執,很少大幅修改我的稿件,而我們在這邊寫的作品,至少曾被修改過1/3。可是,在校稿之後的討論,是很大的成長,我發現自己在匆忙之中未能謹慎之處,並了解西藏之聲如何在字字句句中批判、強調與反思;因此我總是對端雲的嚴謹態度及對新聞的判斷感到佩服。他會指著新聞中的段落,告訴我們這是他想強調的重點、這個詞是西藏之聲的立場等,在編輯會議後像我們說明新聞重點時,同時顧及西藏之聲過去做過什麼相似的報導,找出新的新聞點,也不忘在報導中展現一直以來的批判立場。

我們經常是倒數第二個離開,看端雲一人獨留辦公室。我很敬佩他,他不多話,但很有想法,我未曾記下什麼刻骨銘心的字句,卻喜歡聽他講著對西藏之聲的期待與想法。他認為文字比廣播重要,不易被阻撓,更能較為長久的影響中國人,也對於中文組有所期待,應多加強中文,並思前顧後地在培養、訓練極為重要的中文記者,嘗試讓每個人寫不同主題的新聞,對於西藏議題有更廣泛及全面的了解。

我不認為自己在短短五天真的能幫上什麼忙,其實添上的麻煩可能更多,小廚娘要多準備兩人份的餐點、多洗兩份餐具,端雲得接受兩個黃毛丫頭的發問與叨擾;不過我能親眼觀察到一個媒體組織的運作(我知道媒體很多樣的,而我只看到其中一種),看見一個有理想的媒體人在使一個媒體進步,替無聲者發聲,這是我最大的收穫。我多麼渴盼,我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在西藏之聲的第三個作品〈台湾SFT参访达兰萨拉:迈向独立的旅程〉是特別節目,主題是今年SFT的參訪團。端雲沒有設限,任我們自由發揮,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在於透過短短的訪談,了解成員們的故事與想法,也帶給我許多啟發與想法。不過也正是有太多東西,但又想趕在離開達蘭薩拉之前完成,我沒有覺得這篇報導寫的很好,還有太多來不及寫進去,但還是希望大家欣賞。
端雲特別放在閱聽人比較多的週六時段播出,希望大家幫忙衝高點閱率啊。
文章:http://goo.gl/07TT1t
音檔:http://goo.gl/sjLuRU

《行過烽火大地》裡,張翠容問一位在阿富汗讀新聞系的男生為何選擇讀新聞系,他回答:「妳的問題很好。我有很多朋友都選擇醫科和理工科,唯獨我愛上新聞系,我希望將來能做一個好記者,推動社會的進步。試想想,一個沒有記者的社會將會怎樣?我相信四年後當我畢業之時,阿富汗已有所改變,那麼,我便可一展抱負。」胡慕情也曾寫過:「因著人在社會的各種侷限,因著善和惡十分模糊,因著善與惡和結構無法脫勾,所以這工作迷人,這工作痛苦,這工作使我們必須謙卑。」
有一天下午,我問端雲為什麼想當記者,他只回了我一句:「這故事很長啊。」
如果有機會回去,我想再問問他,然後他答應我們,要帶我們去triund,他說那裡就像西藏。

Go triund  

 

arrow
arrow

    deer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