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鴨在《蘋果的滋味》心得徵稿,我就來寫一篇,也才對得起我本來只是吃晚餐、轉開電視,結果就吃了兩個小時,只好熬夜寫報告,關燈前還遇到大蟑螂,對峙半個多小時的昨夜今晨。

 

每個人開始有感覺的段落不太一樣,我是從紀錄片提到蘋果日報的創刊廣告鍾麗緹咬蘋果開始。我高中的時候小論文題目和蘋果日報有關(知道這樣就好,拜託不要去估狗),動機就是覺得蘋果日報都是腥羶色,而那個廣告就是代表。在蒐集資料初期,有好幾個週四下午都從學校走去國圖翻蘋果日報翻到快睡著。剛好班上有同學家裡是壹傳媒高層(哈,有出現在紀錄片中喔),在寫小論文之餘多多少少有聽說壹傳媒是個很嚴格、對於商業操作行銷非常保密的媒體,直到昨天看了紀錄片才有那麼點了解其中運作的邏輯,資本主義邏輯。黎智英強調讀著想要的,壹傳媒都可以給,當然也引發諸多爭議,我持續在想,黎智英給的到底該是對受訪者、讀者、老闆還是自己負責呢?

 

我寫小論文的時候覺得蘋果就是腥羶色,花了九個月寫完,更加確認是腥羶色,不過這個印象在我升上大學之後有一些改變。在我升大學的暑假開始有反媒體壟斷的活動,這是我第一個認真關注的社會運動,也是我第一次上街頭,所以印象很深刻(同時對紀錄片中說陳為廷召喚出野草莓不太認同,野草莓是什麼,好吃嗎?),當時的動機很好笑,就很怕自己以後當記者也發生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怎麼辦,想說來個預防勝於治療,雖然到現在可能病入膏肓了吧哈哈。

 

那一些改變就是我以前很喜歡讀中時的副刊,後來許多作家已在旺旺罷筆,我也就不讀了,而我以為蘋果變得有正義,比起其他媒體都還要勇敢地寫反媒體壟斷,所以對於蘋果有那麼點好感。這個好感沒有持續太久,後來總算開始長眼睛,討厭蘋果爛到不行的即時新聞(不只蘋果,各家平面媒體也差不多),話說紀錄片裡的蘋果或壹傳媒記者老說自己的報導是公共利益,結果周董女友是公共利益,藝人開房間也是公共利益,可是我無法被說服為什麼劉喬安系列的獵巫行動也是公共利益,我只看見新聞商品化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才慢慢地去認知到我身處於什麼樣的資訊環境中,開始關注訂閱其他另類媒體,也聽聞更多媒體工作者的勞動狀況。

 

我看紀錄片的時候,想到我去年碰到的蘋果記者,昇哥,我在濟南路上和他認識。趕著做其他事,先用去年隨筆紀錄覆蓋我的心得好了。

 

他先跟我說話,他問我是學生嗎?什麼學校?幾年級?我都很誠實的回答,他問我讀政治系為什麼不從政(其實我也沒有仔細想過,大概是因為從小就想當記者的關係),我笑笑的看著他,他接著問我幾歲,我說今年夏天滿二十,他馬上轉頭跟其他記者說「欸,幹!你們看她不到二十歲耶!」這是又有一兩位記者圍過來,輪流說著大我幾歲,平均長我約 20歲,所以他們得到的結論是:如果拚命一點就可以生我了。

 

接著昇哥和另外一位T台記者繼續跟我聊天,他們問我為什麼會站在這裡,我說我看到你們背好多器材在拍東西,很好奇就停下來看,發現你們好像是記者,因為我也很想當記者,想看看你們在做什麼。昇哥和 T台記者說:「你勸勸她啦!千萬不要進我們這一行! 」自己也說:「算我求求你!拜託你!千萬不要當記者!」昇哥先說如果要拍就醫過程,就會被糾察擋,什麼都不能拍,記者很難當;但他自己解釋,即使他們拍了,也不會拍到臉,或會做處理; T台記者說:「以前我們是無冕王,現在是過街老鼠啦!」兩個攝影大哥都想要勸退我的夢想。昇哥說他以前是文字記者,但是要發即時,壓力很大,就轉當攝影。我又問:「所以你以前就有在碰攝影嗎?」他又說:「沒有, 我以前根本不學這些。」

 

昇哥與要我猜他到底學什麼,原來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畢業的,在這裡看到很多學弟妹很開心。他說納豆小他兩屆,大炳是他的同班同學。學校的師資很好,他也學得很開心,畢業之後有去做一些劇場工作,但賺不了什麼,做的很辛苦但賺得少,很不值得;所以就來轉行當記者。他已經入行快十年,第一份工作在蘋果,而後有到過壹週刊、時報週刊、壹電視,現在又回到蘋果;另外一位 T台記者入行超過十年,待過三立、東森、年代等其他 cable台,現在則在TVBS 。昇哥嘲諷地說:「我們是港媒不太受影響,他們(指著 T台記者)是中資,會很慘!」他們都說,記者是條不歸路,如果要轉行,不知道要轉去哪。我沒詳細問 T台記者的求學經歷,不過昇哥說他如果不當記者,還是無法回劇場工作,因為薪水差太多了。

 

講完了一堆不要當記者的理由,他們問我有沒有一點失落感,我說聽起來真的很慘,但我還是覺得很好玩。他們有點嚇到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又吆喝幾個同業過來說:「怎麼辦?她還是想要當記者耶!」我們沉默了一下, T台記者先說:「好啦!當記者也是有好處的!」他說他剛開始是懷抱著報導不公不義的理想來當記者,真的報導出不公不義的時候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不過台灣媒體很爛,沒有什麼出路,有時候也是要做一些很爛的報導。昇哥則說好處是可以知道一手資訊,也較有機會拓展視野,他舉例去年公司給他二十萬去澳洲採訪,我跟他說我小時候想當記者就是覺得可以常出國,他跟我說出國更有壓力,心裡想著:公司給我二十萬,我要產出什麼東西才值得呢?我跟他們說我還是懷抱著報導不公不義的理想,他們嘆了一口氣。

arrow
arrow

    deer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